服务项目 |
交通疏解 |
面向地区 |
然而,由于大多数商务区地处城市核心开发地段,交通情况复杂;同时,由于自身高密度的开发导致吸引的车流量和人流量且相对集中,从而引发了区域性的交通拥堵问题,并带来包括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疏解商务区交通,已经成为商务区规划建设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强度的办公建筑开发,使得区域内设有数量的工作岗位,并导致区域通勤出行的总量很大;用地性质的单一,导致进出区域的出行者出行目的和时间段也较为集中;居住用地较少,则说明工作出行的来源大多在商务区之外。种种特点决定了商务区的内在通勤路段必将遇到强大的交通压力。
道路交通的适度供给与合理分流,由于土地资源的性以及道路交通的容量约束,高强度开发条件下小汽车交通不可能成为商务区交通结构的主体。然而,的道路交通疏解系统往往又是商务区活力的大支撑和体现,因此,在确保交通系统满足整体需求前提下,应对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交通进行合理定位,维持对道路交通的适度供给,使道路交通供需之间保持合理平衡,将商务区道路交通状况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另外,商务区还应采取相应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大程度地削减非的私家车出行。如实行特定区域、道路的禁行限行措施;运用经济杠杆,设置高标准的停车收费、进行拥堵收费等。国内外发达商务区的经验表明,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是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商务区交通结构的重要策略之一。
目前,井字形通道中的外滩通道、新建路隧道、人民路隧道工程均已建成,东西通道工程和北横通道工程均在建设中,并阶段性地完成了浦东和浦西核心区的交通组织疏理,南北通道正在开展前期研究。其中,已建的上海外滩通道将三纵东线交通以地下道路形式穿越外滩和南北外滩地区,并设出入口联系外滩和北外滩地区,通道全长3.3公里,双向6 车道。通过外滩通道的建设,使得CBD 核心区南北交通的可靠性有了很大提升,两侧出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区域环境也大幅改善,外滩旅游休闲商务商业功能得以释放,土地价值有了大幅的提升。
中关村地下交通环廊布置于地下一层,全长1.9公里,宽7.7米,高3.4米,采用逆时针单向组织,整合地块内停车位约15000 个,其中公共停车位2 000 个,设有6 进4 出共10 处出入口。中关村地下交通环廊的建设,对改善中关村地区的到发交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商务区立体交通——武汉王家墩中心商务区,王家墩中央商务区位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央活动区内,其东临常青路、青年路,南至建设大道,西临汉西路,北至发展大道,商务区内规划形成“一心、两轴和四大功能分区”的布局结构,占地面积约91.8 公顷,规划地上建筑面积约413.9 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4.2 万平方米。